手机版 | 欢迎访问本站!创新资金申报代理信息网  

设为首页

创新资金申报代理信息网-专项资金申报-政府资金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复审-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创新基金-创新资金-文化创新发展专项资金-文化创意-商标代理-中企讯-鼎唐网

微信扫一扫

国家科技部

服务热线:13601242728

13601242728    蒲老师

邮箱:pxg68413@126.com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家科技部 > 其他外省市项目 > 东北三省

东北三省

专业咨询吉林省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
添加时间:2013-11-19 15:13:53  作者:鼎唐网  文章来源:创新资金申报代理信息网

专业咨询吉林省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5年)

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吉林省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5年)的通知

各市(州)工业和信息化局,长白山管委会经发局,梅河口市经济局,公主岭市经济局,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工信局,有关单位:


现将《吉林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科技项目代理申报咨询电话:010-58090201

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13年11月19日


吉林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5年)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四化同步发展的重大举措,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当前,我省工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下简称“两化深度融合”),有利于提升我省产业创新能力、有利于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为深入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和《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的精神,细化落实《推进全省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吉工信办联〔201216号),提高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特制定以下专项行动计划。

一、指导原则

(一)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推进信息化建设与提高工业化水平并举,合理布局,加强产业间、地区间的相互配合,拓展信息化发展领域,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层次,加快形成新型产业链和现代产业集群。

(二)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结合各地区、各行业的重点工作,加大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健全信息化公共服务和支撑体系,努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积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激发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适应和满足现代产业体系发展需求。形成政府、企业合力推进,成果共享的两化深度融合推进机制。

(三)面向产业,强化应用。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面向产业升级、企业信息化、节能降耗等重大领域,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催生新技术新市场,形成覆盖现代产业体系各领域各环节的两化深度融合发展体系。

(四)突出重点,培植特色。抓好重点区域、行业和典型企业的示范作用,以点带面,带动全省区域、行业、各领域信息技术的不断渗透和融合。选择高增长性产业和优势产业,选择产业的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找准发展突破口,重点推进,加快推动两化深度融合。

二、工作目标

从区域、行业、企业三个层面着力,以示范带动为手段,以点带面,逐步深入,树立信息化标杆,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不断渗透和融合。力争到2015年,两化深度融合取得显著成效,两化融合工作对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起到关键性作用,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67,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是由工信部统一组织各省按确定的指标测算办法形成的指标数据,由基础环境、工业应用、应用效益等三类指标构成。指标数据主要来自国家和地方统计年鉴,以及少量调研采集数据。20102011,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分别为52.7359.07,吉林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分别为5256.97)

——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传统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率达到60%以上,重点行业装备数控化率达到40%。(装备数控化率是指数控装备占生产装备的比例。)中小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开展研发、管理和生产控制的比例达到40%。应用电子商务开展采购、销售等业务的比例达到30%

——重点行业两化融合水平整体提升。高耗能高污染行业重点企业普遍应用数字化、智能化生产设备,建立生产过程信息化管理系统、环境监测和污染源监控信息系统。食品、药品等重点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体系建设取得进展。民爆、危险化学品等高危行业安全生产水平得到增强。

——信息技术支撑服务能力初步形成。建成30个以上企业信息化公共平台,培育一批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企业信息化服务商,为企业提供信息化服务。建立和完善我省两化融合评估体系,推动重点行业大中型企业开展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试点。工业产品信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显著提高。信息产业支撑两化深度融合的发展能力明显提高。电子商务交易日益活跃。

三、主要任务

(一)省级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建设行动

围绕长吉图城市群的主导产业和产业园区,在加快推进长春、吉林、通化和延边省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基础上,在全省产业集群度较高的市()、县(市、区)试点再建设6个居于省内领先地位的创新性、示范性省级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完成规划政策制定、优势行业提升、龙头企业示范、重点工程建设、支撑体系构建、融合模式探索等任务。积极推进各试验区编制出台建设规划、扶持政策、评价指标和考核体系;通过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产业链整合等,提升各地优势行业,实现产业内涵式发展;通过信息化在企业各环节的覆盖、渗透和融合,实现各地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企业信息化应用;通过重点工程建设,加大信息化投入,形成典型案例;通过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完善政府公共服务项目等,实现各地两化融合支撑体系的构建;通过在新型服务业态、园区、中小企业等不同层次和领域的融合实践,实现对两化深度融合发展模式的探索和创新。

(二)传统制造业的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行动

加快传统制造企业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融合,把工业化发展提高到广泛采用信息智能工具的水平,提高重大成套设备及生产线系统集成水平,加快工业生产向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和服务化转变。重点推进汽车、石化、食品、冶金建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医药和纺织等八大行业的两化融合,巩固和发展行业优势地位,每年滚动实施100个两化深度融合重点项目。

1. 汽车行业。推进汽车行业生产设备数字化、自动化和网络化改造,深化研发设计、工艺流程、生产装备、过程控制、物料管理等环节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推动信息共享系统整合和业务协同,提升产品设计制造和测试水平,提高精准制造、高端制造、敏捷制造能力。

2. 石化行业。推进新信息技术实现节能降耗和防污减排,推广应用节能控制和污染治理等信息技术、设备,改造优化传统工艺流程与化工行业自动控制系统、生产集中调度系统、安全监控系统和环境监控系统,提高协同管理和数字化控制水平。

3. 食品行业。提升食品行业关键生产工艺、专用装备及生产线的数字化控制水平;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以及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产品质量控制系统与追溯平台和长白山天然矿泉水水源地水质监测系统信息化的建设,提升食品生产的检测、控制数字化水平,增强企业质量安全与清洁生产控制能力。推广食品加工生产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等,推广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技术在食品企业生产和销售中的应用。

4. 冶金建材行业。推进信息技术与原材料生产工艺融合嫁接,提升生产流程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推广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系统和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DCS),支持企业在研发、配料、环境控制等环节上的两化融合,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在高能耗、高污染企业推广实时监测、故障预警与诊断等技术,提升环保和安全检测水平,实现绿色清洁安全生产。

5. 装备制造行业。推进企业数字化制造系统,建立计算机辅助工程(CAE)体系,实现高速动车组的设计、仿真、制造、执行与控制一体化集成;深化信息技术与装备产品及其零部件等的融合集成,推动产业配套和产业集群发展,探索全业务链综合集成的路径和方法。

6. 电子信息行业。以培育两化融合的新兴产业为重点,推进光电子、汽车电子、嵌入式软件等产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重点发展激光及应用、光电子分析检测仪器设备、半导体显示、车载和车身电子、新型元器件等领域的技术和产品,开发各类与工业产品配套的嵌入式软件和系统。

7. 医药行业。提升关键、核心医疗器械的数字化水平。推进医药产品质量监控与生产过程追溯信息系统建设,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积极推广应用自动化生产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实现发酵罐、生产工艺的计算机控制,全面提升药品质量的检测、控制水平。

8. 纺织行业。重点提升专用装备数字化控制水平,推广适合行业特点的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系统、专业化进销存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化纤行业重点应用生产过程集散控制系统和各类自动控制装置;棉纺织行业重点推广应用配棉管理信息化以及生产自动检测、管理系统。

(三)两化深度融合综合服务能力建设行动

开展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试点。按照“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国家标准,组织和引导重点行业大中型企业参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推动企业建立、实施和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由工信部制定的两化融合符合性认定标准,是规范企业系统推进两化融合的过程管理机制和方法论,是企业建立、实施和改进两化融合推进管理的通用方法。)

建立两化融合评估体系。依据工信部制定的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估规范,建立我省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不断扩大行业评估范围和企业评估规模,逐步建立面向制定整个工业行业标准、开展体系认证和咨询评估、培训专业人员的评估体系。加强分类指导,支持和引导行业和区域深入开展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培育信息化咨询、规划、培训、评估、审计等专业服务机构。

建设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鼓励电信运营商、信息技术服务商、互联网企业之间加强合作,有效利用平台资源、数据资源和渠道资源,集聚广泛的信息技术服务商资源,建立庞大、先进、专业的专家队伍,通过云服务模式面向企业提供服务。支持两化融合咨询评估、研发设计、电子商务、物流、安全认证等信息平台建设,深化信息服务在企业经营管理、节能环保、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支撑作用。

(四)中小企业两化融合提升行动

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开展“数字企业”创建活动,发挥省中小企业促进中心、电信运营商、信息技术企业的作用,开发面向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平台、产品与服务。依托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建设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企业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分销零售、成本管理、决策支持等服务。拓展与国内知名互联网企业电子商务合作,扩大企业网络营销规模。搭建省中小企业搜索营销服务平台,加强中小企业网络营销引导与服务,建立中小企业网络营销体验中心,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咨询、规划、培训和技术服务,引导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从生产制造向设计和营销管理延伸,重点解决中小微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资金短缺、企业管理、试产开拓、投资融资、高级IT人才缺乏等方面的难题,增强中小微企业发展活力。

(五)重点领域物联网技术应用行动

1. 加强民爆行业安全生产监测监管。建设覆盖各级民爆主管部门、民爆企业的行业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实现民用爆炸物品生产经营动态信息全程监测,加强对关键安全生产环节的信息化管控,提升民爆行业安全生产水平。

2. 加快食品行业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建设食品安全监管平台,依托龙头企业开展食品物联网试点应用,逐步实现肉类、食用油、乳品、酒类、矿泉水等食品安全溯源应用面向消费者提供企业公开法定信息实时追溯服务,强化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3. 提高重点高危行业安全生产水平。围绕特种设备管理、安全隐患排查、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人员安全管理、高危工业产品运输监控和管理等关键环节,支持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冶金等重点高危行业企业的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建设,促进生产本质安全。

4. 推进重点行业节能减排信息技术应用。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企业挖潜增效,提高工业生产效益。重点推进高耗能行业生产设备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传统工艺和生产流程,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污染源(物)监控和清洁生产的水平。完善信息化监测系统,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能耗和污染排放进行实时监控,增强企业持续发展能力,促进绿色环保产业发展壮大。

5. 推动物联网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建立吉林省车联网服务产业基地,加快基地设施、技术创新体系、推广应用体系和配套服务体系建设,推动车联网服务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发展,支持车联网服务平台和车载信息终端开发应用,开展汽车诊断、车载导航、物流管理、智能交通等服务。

(六)信息产业发展推进行动

1. 增强电子信息产业支撑服务能力。依托已有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积极推进光电子、汽车电子和电力电子产业集群发展。培育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增强龙头企业在本行业的领先主导地位,增强其辐射带动作用;选择一批有一定基础和发展潜力,对产业发展有重要作用的项目作为建设产业群的扶持重点,推进产业链的延伸;全力打造自主配套的汽车电子供应链体系,加快汽车电子产品系统制造与设计本地化的进程;促进电力电子产品核心技术、品牌效应与营销网络优势的提升,促进电力电子器件配套领域的延伸;力争在半导体显示、车身电子、新型元器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突破,提升电子信息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促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形成有规模、有技术含量、有市场控制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产业支撑体系,为两化深度融合提供有利的支撑。

2. 推动信息服务业和电子商务集成创新发展。重点推进长春、吉林、延边3个省级软件园区建设,培育软件产业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着力培育新兴信息服务业,以长、吉两市为重点,推进云计算与数据中心产业发展,打造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集群。推动长吉地区汽车及零部件产品、石化产品、玉米等大宗农产品交易、特色产业产品交易等电子商务应用,支持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和面向不同行业细分的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支持大型企业提高网上集中采购水平,利用电子商务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联动,增强整个供应链的管理和运作能力。发展集交易、电子认证、在线支付、物流配送于一体的全程电子商务服务,支持电子商务平台品牌化发展,培育一批交易规模大、实力强、影响面广的电子商务龙头企业。推动物流信息化发展,提升第三方物流服务能力,增强面向工业领域供应链协同需求的物流相应能力。

3. 提高基础信息网络建设水平。积极发展通信业,提高信息服务能力,实现电信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商转变。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加快推进“宽带吉林”,继续优化和完善光纤宽带网络、移动通信网络、无线局域网和广播电视网,加大重点产业集群通信网络建设力度,提高企业宽带接入能力。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工作

加强对两化融合专项行动的指导,明确任务分工,抓好落实。各市(州)研究制定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和行动计划,加快形成政府宏观指导有力、市场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各地区密切配合的推动机制。组建两化融合专家咨询组,聘请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高级专家,为两化融合提供决策支持,针对两化融合重点建设工程和项目,开展前期咨询、系统规划、项目论证、辅助实施与验收评估等工作。组织开展企业两化深度融合水平评估和示范推广工作,引导企业参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和普及推广。

(二)加大资金投入

积极组织申报国家两化融合专项行动项目,争取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资金支持。省政府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重点支持专项行动任务项目的引导性补贴,对列入国家两化融合专项的重点项目和企业,给予配套支持。改进财政资金支持方式,引导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企业技术改造、管理创新、节能减排、中小企业发展和信息产业发展等现有各类财政资金重点向两化融合项目倾斜。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设立两化融合专项资金,支持本地区两化融合技术与产品研发、平台建设和试点示范。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两化融合建设,为两化融合开拓更多的投资渠道。

(三)开展试点示范工作

在各地区、各行业和各类园区中选择一批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试点示范。根据行业属性、业务类型、基础管理水平及信息化改造内容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大力推广企业两化深度融合优秀成果,选择应用和效益成果显著的企业信息化项目,经专家评审确定为企业两化融合示范工程。通过示范探索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经验,推广一批先进成熟的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应用与传统产业互动发展。

(四)建立绩效评估制度

研究建立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年度采样调查制度,统计评定各市(州)、各行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工作所取得的成效,重点评估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效果,逐步建立两化融合绩效评价机制。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跟踪指导,评价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重点项目实施。在全省形成工作部署与检查落实、绩效挂钩的工作机制,制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工作量化考核标准和办法,对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工作的先进单位与个人进行表彰。

(五)加强环境建设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各种媒体,广泛宣传两化融合的重要意义,开展多样性两化融合普及活动,形成全社会积极参与建设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中介组织和信息服务商的作用,有计划、有重点地对规模以上企业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级技工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为两化融合提供人才保障。特别要加强对各级信息化工作主管部门和企业有关负责人的培训,切实提高他们对信息化改造的认识水平、决策水平和实施能力,提高对信息系统的运用能力。


上一篇:代理黑龙江2012年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项目
下一篇:代理申报辽宁省第三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